邮件系统:
用户名: 密码: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
位置: 首页 》百利宫娱乐场 》综合报道
吉林日报头版报道吉林省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时间:2016-06-12   来源:吉林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5月15日,《吉林日报》头版刊发记者粘青的长篇报道,宣传、推介吉林省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并配发短评。报道和短评全文如下:

从百姓需求出发

——聚焦省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2012年,辽源市孙某前夫因犯诈骗罪被判刑7年,孙某不服,长年到省市上访。辽源市委、市政府和审判机关领导多次接访,解答孙某提出的疑惑和问题,但孙某仍然不满,坚持上访不断,甚至多次到市委机关大闹。针对孙某的信访问题,辽源市委政法委责成市法学会启动专家咨询服务程序,邀请信访法律专家服务站专家团队成员——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穹,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于晓光等多名法律专家到辽源市参与案件评查、公开听证。多位专家深入分析案情,就相关法律问题面对面接受孙某咨询,解答有关问题,使孙某认清了前夫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解开了心中的疑惑,表示不再上访。孙某聘请的两名资深律师说:“辽源市请专家学者从第三方的角度帮助研究疑难案件,说服力强,我们很服气。”

  邀请专家学者到基层开展法律咨询服务、解答群众诉求,仅仅是全省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省法学会认真贯彻落实澳门百利宫:和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部署,依托全省法学法律资源,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在众多领域,以多元化方式,提供公益性、专业性、中立性、灵活性和联动性的有效服务,受到群众欢迎。

  延伸触角,在服务中彰显价值

  法律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人民群众对法律的需求更加迫切。省法学会领导班子敏锐地关注到了这种社会需求,决心探索和创新法学会组织建设和服务模式,克服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的倾向,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走出机关,面向群众,把法学会组织和法律服务工作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社会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在服务中彰显法学会组织的自身价值。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下,2012年,全省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法学会。与此同时,省法学会主要领导就加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经过充分论证,决定创新基层法律服务载体——在乡镇、社区建设法律服务站。为此,省法学会指导辽源市法学会先行试点,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要求各市县法学会全面推进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2014年5月29日,省法学会在辽源市组织召开全省法律服务站建设经验交流会,6个单位介绍了经验,澳门百利宫: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会议给予肯定,省法学会会长李申学就加强全省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提出要求,明确了基层法律服务站职能: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提供法律服务、开展矛盾调处、实施法律援助、开展普法宣传、协助培训干部、建设法治文化等六项工作。从此,法学会基层法律服务站像雨后春笋般竞相出现在吉林大地上。

  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党委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纳入了法治建设总体格局、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组织体系、财政保障体系以及综治考评体系。2015年开始,省政府每年在预算内向各县(市、区)下拨基层法律服务专项经费1100万元,平均每个县(市、区)近20万元,为群众购买法律服务。2015年1月14日,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深入辽源市法律服务站调研指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创新模式,基层法律服务站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

  在基层建立法律服务站,是法学会组织体制机制的一项改革。省法学会注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加以推进。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自建模式。各个市县法学会在一些民生重点领域、矛盾易发部位和人群聚集场所等,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建平台,面向社会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很多法律服务站不仅成为法律咨询的场所,而且成为不少群众对其他法律服务形式检验评价的平台。二是共建模式。各级法学会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与有关部门一起,优势互补,在城乡社区场所共建法律服务站,形成综治办搭建平台、司法所日常值守、法学法律专家介入支持的服务工作格局。法学会组织实现了组织介入、资源介入和机制介入——在组织介入上,2014年10月和2015年7月,省法学会先后两次与省综治办、省司法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法律服务站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机构设立、人员配备、职责定位、工作方式等相关问题;在资源介入上,各市县法学会都依托省市县三级法学法律资源,组建专家服务团队,综合采取“坐诊、巡诊、会诊、网诊”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全省基层法律服务专家团队成员超1500人。一些地方还实行“点将”和“点餐”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在机制介入上,发挥法学会组织第三方的机制优势,客观公正地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问题。三是互联网+模式,利用吉林省法学会门户网站、综治网站等网络资源,开通省法学会微信公众号,采取现场解答、集中回答、定期约答等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目前,全省基层法律服务站已经实现了乡镇、社区全面覆盖。仅2015年,全省基层法律服务站就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65195人次,开展法治宣传3366场次,提供法律援助2169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9044件。

  2015年9月10日,省法学会主要领导到四平市及梨树县就基层法律服务站建设进行调研,发现梨树县法学会与县公安局联合在拘留所建立了法律服务站。这个法律服务站是当年7月1日建立的,由拘留所提供场所,由法学会聘请资深法律专家提供服务,主要承担四项任务:一是开展法律咨询。对被拘留人员申请法律咨询的,从法律工作者的角度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决定机关的处罚合法及适当性、是否建议申请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等。二是宣传法律法规。为被拘留人员开展法律知识讲座,重点讲解治安管理、行政复议、损害赔偿等内容。三是参与矛盾化解。从法律角度为被拘留人员讲解处罚依据,从第三方角度为案件当事双方进行矛盾化解。四是提出执法建议。对办案机关在拘留人员事实认定、适用程序、处罚幅度等方面是否存在瑕疵提出建议,促进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通过法律服务站的工作,维护了被拘留人员合法权益,化解了大量当事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公安机关办案质量。如,梨树县人肖某一公顷承包地由其叔父耕种,因叔父既不给钱也不退地,肖某持铁棍到叔父家砸毁门窗,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肖某“气愤不过”,扬言解除拘留后实施报复。驻拘留所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对肖某予以耐心的教育疏导,又通过电话与其叔父进行沟通,讲解相关法律知识,使双方达成和解。省法学会及时总结了梨树县的工作经验,并与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在全省拘留所建立法律服务站的意见。目前,全省各拘留所法律服务站已基本建成。与此同时,省法学会积极推进法律服务站由乡镇、社区向多个领域拓展,辽源市法学会分别在市县(区)信访局、公检法信访窗口、医疗事故调处中心、驻辽源某预备役部队等建立了法律服务站,洮南市法学会在军事训练基地建立了法律服务站,延边州法学会在强戒所建立了法律服务站……近日,省法学会又与省监狱管理局联合下发文件,在全省监狱建立法律服务站。5月10日,全省第一家监狱法律服务站——吉林省女子监狱法律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专家团队当场解答服刑人员有关法律问题30多个。

  服务基层,构建多层次全方位支撑体系

  在基层建立法律服务平台,法学法律资源是主要依靠力量。我省有吉林大学等11所大学的法学院,具有独特的法学法律资源优势,目前,全省法学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万多人。省法学会组织和发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为基层群众服务,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一是送法下乡搞服务,促进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省法学会每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开展“百姓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仅2015年就在市县乡举办报告会86场,受众6.3万人。组织“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仅2015年就组织1219名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举办法治讲座230场次,提供法律服务8600人次,受教育群众近11万人。今年5月开始,省法学会还举办“法治文化讲坛”,宣讲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吉林市法学会在电视台开办了“法治大讲堂”。

  二是重点建设搞服务,促进基层单位依法完善。2014年12月,省法学会与松原市、辽源市、农安县、抚松县签订了法治共建协议,并以此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由省内资深法学法律专家组成了服务“两市两县”法律专家顾问团,从五个方面提供法律帮助和支持:对开展法治建设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对政府相关重大决策项目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对国家公务员进行法律培训;对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和重大疑难案件论证给予帮助和支持。省法学会近期拟在两市两县探索建立法治市县建设评价体系,推进依法治省进程。

  三是精准攻关搞服务,促进基层问题依法解决。省法学会成立了20个专业研究会,建立了法治建设研究基地,既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大局开展课题研究,也围绕基层法律实践问题精准攻关,组织法学专家就基层法治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为基层提供服务。如,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彭贵才研究推进信访法治化问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玉镇研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洪祥研究离婚家庭儿童权益法律保障问题;吉林警察学院讲师许聪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等,并形成了课题报告。最近,省法学会又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脱贫攻坚问题课题攻关。

  目前,全省法学会已经形成以基层群众为对象,以法律服务站为载体,以法学法律资源为支撑,多角度展开、多部门联动、多样式并进的基层法律服务格局,成为推进法治吉林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日前,陈冀平指出,吉林法学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是全国第一个在全省建立县级法学会的省份,遍布全省各地的法律服务站,已经成为吉林省法学会一张亮丽的名片,目前正在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吉林省法学会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力争作出新的贡献。

  短评

  让我们的工作更有生命力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百利宫娱乐场: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在全社会进行普法教育、提供法律服务,促进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省法学会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组织建设和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在基层法律服务平台上实现了三个联动,即法学会与综治办、司法所组织联动;省市县三级法学法律资源联动;法律实务与法理研究服务联动,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服务,充分体现了公益性、专业性、中立性、灵活性和联动性特点,改进了基层法律服务方式和质量,优化了法律服务供给。省法学会与有关部门的探索和尝试,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也再次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我们的工作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全文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
微博

关注官方微博

网络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