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27 来源:重庆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att2014
近日,重庆市南川区“法律诊所”总结表彰大会在区司法局召开。会议总结回顾了南川区2015年社区“法律诊所”工作,安排部署了2016年社区“法律诊所”工作,并对2015年度优秀社区“法律诊所”予以表彰。市法学会秘书长陈忠东,南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简支全等领导出席会议,区司法局领导及有关乡镇(街道)综治办主任参加了会议。
区司法局局长杨德兴总结了2015年社区“法律诊所”工作:南川区先后在东城等3个街道、南平等7个中心镇新建社区“法律诊所”18个,全区已有22个,实现了城市社区和中心镇重点村“法律诊所”全覆盖。社区“法律诊所”共计开展“五诊”服务1770人次,值班1410次,开展法制知识讲座53次,参与调解纠纷730余件,协助处理其它涉法事务132件,为构建和谐村(社区)作出了积极贡献。北京市法学会和梁平、彭水、武隆、丰都、长寿等区县政法委、司法局先后到南川学习考察。
市法学会秘书长陈忠东指出,2015年,南川区法学会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的带领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法律诊所工作得到了区、市及澳门百利宫:的肯定,在9月全国法学会会长会暨百利宫娱乐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发言。忠东秘书长提出了几点对南川区社区“法律诊所”工作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基层依法治理。建设“法律诊所”,助推和谐社区建设,是法学会会员积极投身法治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是新时期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新方式,更是新时期对“枫桥经验”的传承和创新。二是要全面突出优势,保持领先发展势头。南川“法律诊所”通过“五诊”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高效、便捷、无偿的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第三方优势、专业优势、平台优势“三大优势”,要继续发扬光大。三是要推进规范运行,强化长效机制建设。要跟基层党委、政府、社区组织沟通好,把基层党委政府、社区亟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法律诊所”的重要工作内容。建立完善轮值接待、网络咨询、入户服务、法律培训、参与联动、大事报告、公开监督等制度,探索形成一整套的长效运行机制。
南川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法学会会长简支全表示:“法律诊所”工作得到市法学会的高度重视、倾情指导和大力支持,要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一是深化认识,有序建设“法律诊所”。社区“法律诊所”是依法治区工作、区情、群众的需要,要坚定信心,深化“法律诊所”建设;二是认真履职,进一步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让群众、社区、领导满意“三个满意”;三是加强指导,推动工作上档升级。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区法学会要进一步加大对“法律诊所”工作的业务指导,提高诊所人员的素质能力,确保“诊所”工作上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