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1 来源:杭州市法学会 责任编辑:陈聪
实践是理论之源,以实践为导向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和关键路径。近年来,杭州建德市法学会持续深化与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的会校共建模式,加强法治人才的培养,畅通法学院学生到政法实务部门开展研学、交流等机制,共同搭建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实训平台。近日,建德市法学会迎来了第三批暑期法治实践支教队。
“当自由成为奢侈品,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法律的分量。”在建德市拘留所“警护青心”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的30余名暑期法治实践支教队在管教民警的引导下,沿着“特殊参观通道”依次走过拘留区、活动区、会见区等核心区域,在多功能法治教育基地,民警通过“案例说法”展开互动教学,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可视化的成长警示,“我们正在构建‘1+N’法治教育矩阵,通过实景基地打造核心支点,延伸出云端法治课、少年警队实践、家长法治沙龙等多元载体,努力实现法治教育从‘震撼一时’走向‘滋养一生’”。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在铁窗电网高墙构筑的实景教学中完成了一次直击心灵的法治教育,太有现实教育意义了。
在建德市人民检察院,支教队员们开展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研学活动,参观了“新安卫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观看了由最高检出品的《保护少年的你》未成年人保护记录片,参观了检察文化长廊、12309检察服务中心等。活动最后,建德市法学会、建德市人民检察院、建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与青年法学学子们开启了一场热烈的思维碰撞,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鲜活的素材、了解最前沿的问题、收获实实在在的知识。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除了研学、参观外,青年法学学子们还利用暑期时间下沉到航头镇航川村,为村民们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为“小候鸟”们开设“假日学堂”。同时,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镇村两级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支撑,在切实解决村民法律问题中提升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下一步,建德市法学会将持续探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法学高校与实务部门之间协同育人的平台,助推提高法治人才培养,实现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双向奔赴。